科学普及

青海省气象局举办纪念世界气象日座谈会
日期:2012-03-27 浏览量:14677

   

 为纪念世界气象日,2012年3月21日,青海省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学会邀请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环保学会、青海省水利厅、青海省林业厅、青海省农科院、青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民航青海空管分局、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以及气象部门专家召开座谈会,紧紧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 “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主题进行发言。这是青海围绕纪念世界气象日而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省气象局副局长张国胜主持会议,副局长孙安平作了总结讲话。
    与会者认为,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敦促人类重新审视自身活动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反思其给自然界带来的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以及大自然据此给予人类的反馈,汲取前进动力。天气和气候作为自然环境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意义已为世人所熟知。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为人们所关注。气候与资源环境的变迁,带来了色彩斑斓的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时,与会者对近年来青海气象部门积极改进服务方式,主动及时提供便捷高效的气象预报给予高度评价,并就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高气象工作服务广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大局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孙安平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作为“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同时又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属东南季风影响的边缘区域,气候变化有明显的超前性,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安全评估及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通过不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对天气、气候和水变化规律的科学认识,科学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科学应对气候变化,不断提高人类利用天气、气候和水改善生产生活的能力。
    他强调,新时期气象部门要围绕青海实际,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天气、气候与水资源的科技支撑能力,研究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气候资源利用途径及农业生产力布局;做好为各行各业的气象服务工作,努力减轻工农业生产面临的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对生产造成的风险;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使天气、气候和水为青海高原社会发展增添不竭动力。图为座谈会现场。(戴随刚  宁新红摄影报道)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