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中国科协冯长根副主席,国台办李京文副局长,尊敬的秦大河院士,陈泰然教授,尊敬的辛在勤局长、崔玉忠将军,尊敬的黄龙华副市长,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90年以前,中国气象学会在青岛成立,90年后的今天,海峡两岸气象界在青岛相聚,共同庆祝中国气象学会90华诞,意义特殊也深远。我谨代表中国气象局向中国气象学会90华诞表示衷心地祝贺,向参加今天座谈会的海峡两岸气象同仁,并通过你们向学会的全体会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伴随着气象学发展的过程,祖辈们留下了许多对气象学的宝贵的认识和经验。1924年创建中国气象学会以及后来中国气象学会的发展,也伴随着我国近代和当代气象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在中国气象学会创建之初,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科学技术十分落后,先辈们为在中华大地上发展气象科学和气象事业,倍汲艰辛,筚路蓝缕。当时中国既贫穷又落后,加之幅员广大,海疆辽阔,气象灾害多,气候复杂多变,人们饱受气象灾害的影响,而且气象站网也稀少,气象人员稀缺,大部分的气象事业是空白的,先辈们始终秉承“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的宗旨,利用中国气象学会这个平台,组织气象学术交流,创办气象会刊,积极推动规范和整合气象台站,促进中央气象局行政机构的设立。特别是抗战时期,学会驻地多次迁移,从青岛到南京,从南京到武汉、重庆,克服了许多困难,始终坚持开展学会活动,指导我国气象学和气象测报等业务发展,使现代气象学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极大地推进了中华民族气象事业的发展,也为中华大众安居乐业作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在此,也让我们深切缅怀气象界各位前辈,由衷感谢他们为中国气象学会的创立和发展,和中国气象科学与气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可以说,中国气象学会的历史是一部值得记忆、值得称赞的创业史、奋斗史,也是一部值得铭记、值得警示的悲欢离合史。
在竺可桢、赵九章、涂长望、叶笃正、陶诗言、章基嘉、邹竟蒙、曾庆存、伍荣生、秦大河等诸位先生的带领下,大陆气象学会团结了大批优秀青年气象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发展学术期刊,举荐优秀人才,努力推动气象学会和气象科学、气象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蒋丙然、吴宗尧、蔡清彦、陈泰然、谢信良、刘兆汉、刘广英、辛江霖、周仲岛、王宝贯等诸位先生的带领下,台湾气象学会也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努力推动气象科学和气象事业发展的进步,成绩显著,成果辉煌。我们为两岸的气象学会的工作努力,深感骄傲。
两岸气象同根同源,气象学会成立后的25年,气象同仁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1949年以后的30多年,只能分离在海峡两岸,但两岸的气象同仁们仍然孜孜不倦地发展气象科学和气象事业。1982年2月,大陆气象学会正式发函台湾气象同仁,邀请参加大陆的气象学会的交流。1982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会上,两岸气象局长邹竟蒙和吴宗尧先生见面交流。1989年9月,台湾气象学家刘兆民先生访问大陆气象部门。1993年1月,陈泰然教授作为学会理事长到大陆访问气象部门、高校和科研部门。1994年3月,陶诗言先生以大陆气象学会理事长的身份,率团赴台参加了海峡两岸天气、气候学术研讨会,从此建立了每年“一来一往”的常态化交流机制,也开创了“未三通,先通气”的两岸交流的新局面。两岸气象同仁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平常,越来越深入,可谓是风雨无阻,为两岸交流树立了典范,促进了两岸气象科学事业发展的进步,提升了保障两岸人民的安康福祉和气象服务水平。由此,衷心感谢为推动两岸气象交流做出贡献的前辈和同仁们,我想历史会记住你们的。
近30年多来,两岸气象学会始终坚持围绕提高气象科技水平和气象预报服务能力开展学会活动,积极打造学会年会等综合气象科技学术交流平台,增强学术交流的氛围。创办气象夏令营、气象防灾减灾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气象科普进校园等一系列的气象科普品牌活动,有力推动了气象科普服务于社会大众。积极推动气象期刊联盟建设,推进《气象学报》的国际化发展,提升整体实力,积极开展气象科技咨询和科技评估工作,服务政府决策,倡导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术风气,做好人才的奖励推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气象学会的服务能力也得到不断地改进和提升。
随着气象学会的发展,学会服务创新、服务社会、服务科技工作者和服务自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气象科技的交流与进步,扩大了气象科普服务的覆盖面,壮大发气象学会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为提高气象工作服务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作为中国气象学会的会员,也曾经担任过学会的副理事长,深感发展民族的气象科学和气象事业的重任,也深感两岸人民和平发展、振兴中华的愿望。我两次到台湾,多次接待台湾的同仁,与许多气象同仁建立了深厚的个人情谊。我也深感到,两岸气象发展同根同源,两岸气象同仁文化相通、语言相通,两岸气象界所面临的问题、挑战非常相似。展望海峡两岸未来交流的合作,气象学会仍然大有作为。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学会这一交流的主渠道,进一步促进两岸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拓展和加深两岸气象合作交流,以推动海峡两岸气象合作协议落实为契机,建立两岸气象界长期的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加强气象作业人员的合作、数据交换、人员交流等,共同提升两岸气象灾害预报能力,共同构建海峡安全的走廊,共享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共同为保障两岸同胞的福祉和生命安全服务。
中国气象学会90年的发展,其史可鉴、其成可敬、其功可嘉、其宗可光。我相信,在两岸气象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气象学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两岸气象科学和气象事业一定会得到更好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预祝海峡两岸共庆中国气象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座谈会和今天下午召开的2014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也祝大家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